1)第四十七章(还没在一起你就思考不负责...)_回到民国当导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书妄言在影院社会性死亡,本来不至于传得那么快的。

  可谁让这件事被周斯音知道的,立刻指示报纸大肆报道……

  连原作者观影时也被吓了一跳这种新闻,怎么能不好好宣传!于是关于书妄言在影院大受惊吓,还被观众撞破,最后落荒而逃的趣闻在京沪两地都传得沸沸扬扬。

  被反复鞭尸的书妄言:“…………”

  看过首映的观众无不交口称赞,又献祭了原著作者。

  一时之间,《古都镇物奇谈》成了不得不看的影片,放映之处,场场都是客满,想看的观众都买不到票了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京城人称之为“拼缝儿的”,沪上称为“黄牛党”的票贩子自然闻风而动,致使影院又得分出人手打击黄牛。

  联合放映的各家影院,看到如此情形,都按捺不住了。数数他们最近放映的影片吧,单说本土影片,上下两本的武侠片,加起来也就放映了十天,还有四天的,七天的……

  而这部影片把观众的情绪好像都调动起来了,要去看看这部胜过西洋巨片的作品,影院几天根本消化不下来的。这都是钱啊,暂时看得到赚不到的钱啊。

  他们急,观众也急,怎么就只有一间影院放映,每天才四场,我们何年何月才能看上。

  周斯音去怂恿他们,出钱多拷贝几份。反正,看此情形,必然是要运往外埠的,先拷贝了也不会亏!

  影院方红着眼答应了,咬牙出资拷贝。

  于是,轮流联合放映在周斯音的怂恿,和市场的刺激下,成了同时放映。

  这下,六七家华资头轮影院开始了同时放映《古都镇物奇谈》,稍解观众的渴切。如此情形,实在从未在沪上出现过。

  但商人们的预计是正确的,纵然好几家同时放映,盛况也不减,场场俱是满座。

  ……

  “这笔帐很好算,一部影片能够放多久,取决于观众。只要卖出一半以上座位一日,这部影院就必须继续放映一日,直到观众少于半场。沪上的年度最佳影片观影人次,能达数十万,乃至上百万。根据报纸的调查,绝大部分观众有再次观看此片的愿望,甚至是再三,再四。所以,他们至少也能放映三月以上,绝对不会亏。”

  周斯音淡定地给下属们分析此事。

  这些影院宁愿承担高额的拷贝费,也要快点上映,也是看到了其中的利润,要趁热赚钱,纪霜雨可是还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卖周边的思路,这份钱他们和制片公司也是拆账的。

  大家听到周斯音算账,只有服气。不是对他的计算能力,而是人家这个魄力。那么大的投资,当初自己就从私账走了。

  纪导演可能花钱了,初期给了两万,最后花到了近三万。而且拍摄时间还长,用的胶卷多,中间昆仑书局的人都有点害怕了,怕花钱太多,最后票房不错也收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bbook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