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89章 汝当之_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战关中、令我大汉还于旧都也,但望文长莫失机!我身已老,时日无多,此番归去汉中,或难有再复入关中之时,犹记子龙临故时‘北伐功未竟,先帝愿未全’之言,不想我亦将覆子龙之后也。悲载!寿由天定,不可强之。竟北伐之功、全先帝之愿,唯文长可托付矣。若诱敌之战顺遂,逆魏司马懿入彀,文长将兵战之,我将归成都告谒先帝惠陵、嘱天子我身后之事。但望文长奋起,将复兴汉室毕一役,为我大汉圆还旧都之夙愿,代我等老臣入长安扶汉旌。”…

  魏延第一次看罢,涕泪齐下。

  后来反复看时,仍难免心绪激荡不能自已。

  因为这是丞相提前给他交代身后事了,是代表了昔日先帝老臣给他的勉励与冀望,也是数十年并肩作战、齐心奋争的诀别之言。

  如何不令他动容!

  焉能不让他对此战生出一缕敬畏!

  他也知道,若是此番关中决战以平局或者汉军落败落幕,那么,大汉在未来二十年内,都不会再有发起入主关中战事的机会。

  是的,若不能胜,会让他们这些老臣都没有机会进入长安、看到汉旌在旧都城墙上宣告汉室的复兴。

  缘由无他。

  为了绸缪此番的关中决战,大汉已然是穷兵黩武、伤及根本了。

  《司马法》有云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。”

  夷陵之战后,仅占据益州的大汉地小民寡,在历经近二十载的征伐不休至今,已然不是“益州疲敝”那么简单,而是枯竭了

  哪怕后来陆续光复了陇右、凉州以及陇东,亦无法裨益多少国力。

  毕竟,随着地域的增大,防线亦会变大变长,所需要的戍守兵力以及消耗的粮秣辎重疼同样变得更多。

  尤其是这些新复之地除了陇右之外,其余地方都以地瘠着称。

  类似这样伤及根本的损耗,没有孕育一代人的时间是无法恢复的。

  就如前汉孝武帝因为征发无已伤及国家根本,以致晚年在位时国内民不聊生、叛乱四起一样,也是昭帝与宣帝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重现了“凡日月所照、皆为汉土;江河所至,皆为臣妾”的荣光。

  今大汉为了关中决战,不惜以大举伐吴为契机,同样是将榨干了最后一滴国力!

  此战过后,不管胜也好,弗胜亦罢,皆不能再动兵了。不然就会重演,前汉孝武帝晚年各地叛乱蜂起的不可承受之重,将大汉拖入自取灭亡的深渊!

  当然了,事情都是两面性的,有弊必有利。

  不惜付出穷兵黩武、伤及根本的代价,也为关中决战创造了必胜的基础。

  此番关中决战,丞相给魏延留下可动用的步骑数量,在扣除了戍守城池、战略要地以及关隘后,仍多达十一万!

  是的,逆魏司马懿以为在关中至多七万兵马、扣除戍守城池等要地后至多能有五万将士出来野战的汉军,实际数量却是比他的十万大军还要多!

  听起来匪夷所思。

  什么时候,地小民寡的大汉能拼凑、能供养得起这么多的兵力了?

  且原先大汉以魏国俘虏伐吴,也只是让关中预留了九万步骑,如何多出了两万呢?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bbook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