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542章 竹马_蜀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542章竹马

  南船北马,各有所长。

  地域的局限性,对征战有着显著的制约。

  这便是丞相并不采纳郑璞的建议,不打算以魏军俘虏入交州征战的缘由。

  虽然昔日有伏波将军马援深入交州、平定岭南叛乱的先例。但对于大江以北的将士而言,交州岭南之地那闷热的气候、遍布的疠瘴以及横行的毒虫,仍是非战而损概率最高的地方。

  堪称为令北人谈虎色变的不归地。

  这点,曾经随军讨平南中叛乱的郑璞,不可能不知道。

  而明知如此,却还要继续建议,乃是他根本不在乎这些魏军俘虏的死活。

  抑或者说,他是为了不让大汉提前步入粮秣之困、为了不耽误还于旧都的大计。

  作为筹画士,出谋划策时必然要思虑周全。

  既然他声称伐吴,乃是为了诱魏军主动前来决战,在做出建议之时,自然也要思虑表面上仅有六万、实际上仍有近九万的关中大军预留粮秣。而在粮秣无法增加的情况下,最有效的做法,就是让三万有余魏军俘虏组建的新军减少粮秣的损耗!

  对,郑璞的隐晦用心,乃是将这些魏军俘虏尽当做战事的消耗品。

  盖因现阶段大汉的国情,根本没有夺下交州的欲望。

  就如河西走廊很早就大汉光复了,但无人有过进军河套平原的念头一样,现今夺下交州乃是舍本逐末、得不偿失。

  军无利不动,地处边陲且远离中原的交州,根本无法裨益大汉还于旧都的大计。

  相反,而是让大汉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、做无用之功罢了。

  从战略意义上而言,驱兵入交州乃是想声东击西,将江东的一部分兵力牵制在交州,从而令东三郡或永安的战事更顺利一些。

  是故,郑璞打算以魏军俘虏进军交州就很好理解了。

  三万有余的魏军俘虏浩荡杀来,必然能将江东派遣对等或者更多的兵力入交州防御,如此,汉军战略目的可达成;而这些魏军俘虏战死一些、再非战损一些

  人死得多了,粮秣的损耗自然也就减少了。

  至于,如此狠戾的做法,是否会导致那些魏军俘虏反叛嘛

  无需担忧。

  一者,待他们隐隐有所悟的时候,也差不多战罢归来了。

  只需要给依旧活着的人,兑现战前的承诺与赏赐,谁还会念及死去的人呢?

  其次,他们即使想叛乱了,又能往哪去呢?

  在交州这种荒蛮之地,他们远离了大汉的向导与将率,就连个村落都难以寻到,同样会迎来水土不服以及无有医药而亡故的命运。

  倒戈江东就更不用想了。

  江东连自家士卒都不体恤,他们倒戈过去还不如留在汉军中呢!

  最后,他们何必要半途而废!

  都死伤不少人了,都要即将迎来汉军兑现承诺与赏赐的曙光了,那些依旧活着的幸运儿,为何要在临门一脚时放弃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bbook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