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17章 雪橇(第3更求订阅)_大唐发明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,干旱自然也不例外,坏处在于粮食歉收,百姓可能吃不饱。但干旱也有好处,就是秦墨等人赶路方便许多。

  关中也就去年下了一场小雪,现在早就消融干净。

  虽然没有雪,但入夜之后,天气仍然冷得让人难受。

  没有棉花,更加没有棉衣,将士们的御寒就成为一个难题,尤其是晚上,更难熬。

  当然,这只是以前,自从秦墨发明了煤炉之后,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。

  这次行军自然是带上煤炉,晚上将士们睡觉的时候,点上两个煤炉子,帐篷里就十分暖和了。

  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也因为加了一根铁管子,将空气排出外面而完全避免了。

  秦墨裹着厚厚的棉衣,脚下踩着皮鞋,自然不怕冷。

  秦墨还是个小孩子,无法长时间骑马,累的时候就坐马车。

  从长安出来已经半个月,秦墨也习惯了军中的生活。

  今难得出现了阳光,秦墨出来骑马,与老秦并行。

  “瑞雪兆丰年,关中无雪,来年必定大旱,蝗灾已无法避免。”老秦叹道。

  秦墨道,“此乃天灾,非人力可以扭转。”

  干旱问题,即使后世的科技再如何发达,也无法解决。

  人工降雨只是提前消耗水汽,并不能凭空创造出雨来,也只是能解一时之困。

  更何况,大唐并没有掌握人工降雨的技术,他从网上购买降雨弹也只能救急用。

  “百姓没有能够贮备一年以上的食粮,都不算解决温饱,稍微有什么灾难就是家破人亡。”秦墨不由的感叹。

  老秦道,“你那土豆将来推广开,百姓就能够解决温饱了。”

  对于秦墨的土豆,老秦可谓是寄以厚望。

  秦墨却摇头,“只是混个温饱而已,这不是我所期望的大唐。”

  土豆只是勉强让百姓不饿死,秦墨不认为大唐因此就会进入盛世。

  老秦问,“你所期待的大唐是怎样的?”

  秦墨道,“我所期望的大唐是百姓能够吃饱,有肉吃,有衣穿,有书念,对外则是威压四方。”

  “真能达到那一步吗?”老秦也心驰神往,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吃肉,这是不敢想象的。

  “能的。”秦墨很肯定,只要大唐按照他所设定的轨道走下去,他相信不出二十年就能够达成这个目标。

  二十年后,他也才三十岁,正值壮年。

  薛仁贵对于出征很兴奋,如同打了鸡血一般。

  “侯爷,会遇见突厥人吗?”薛仁贵经常问道。

  “会的,梁师都是突厥人埋在大唐的钉子,不会任由大唐把它拔掉的。”

  听了秦墨的回答,薛仁贵于是很期待和突厥人交手。

  出了关中,进入陇右之后,行军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。

  很神奇的事情,关中没有一点雪,而陇右却是有着厚厚的积雪。

  此前一天行军里,但是进入陇右之后,速度骤降,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bbook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